艾草清意香,端午情意濃。端午之情、民族之魂,是“長太息以掩涕兮,哀民生之多艱”的憂;是“舉世皆濁我獨清,眾人皆醉我獨醒”的念;是“青云衣兮白霓裳,舉長矢兮射天狼”的勇;是“亦余心之所善兮,雖九死其猶未悔”的忠;是“朝飲木蘭之墜露兮,夕餐秋菊之落英”的潔。端午經古流傳至今,引領我們穿越時空、回望歷史。
戰(zhàn)國年代,四處號角嘶鳴、紅塵紛亂。受封之時僅二十余歲,初出茅廬的屈原,已對當時政治局勢有了深入的了解,他一心為國為民以機制雄辨的說服力,聯(lián)合各國,建立六國聯(lián)盟,消除秦國威脅,挽救祖國危亡,革除弊政消除人民疾苦。怎奈黃鐘廢棄,瓦釜雷鳴,混亂不堪的楚國已是岌岌可危,而昏庸的楚王聽信讒言,罷免了屈原的官職。
公元前278年,楚國都城被秦攻破,屈原于次年五月五日寫下絕筆《懷沙》,邁著無力的步伐來到汩羅江畔,揮灑著滿腔熱淚,投入江中。他的身軀落入江中,化作一股清澈的水,帶著對祖國的赤誠、對百姓的責任,在歷史中熠熠生輝。又是一年端午時。“節(jié)分端午自誰言,萬古傳聞為屈原。”
不管歷史如何嬗變,不管時代如何變遷,每當我們嗅到艾草的清香,品到棕子的可口,賞到龍舟的壯觀,思緒都會被屈原偉大的靈魂所牽引到遙遠的時空。他所代表的時代精神百姓情結和民族文化升華成為崇高的民族魂,年年相繼、代代相傳。歷史不會忘記,一輩輩中華兒女對國家與人民的關切。
當清風徐來,我們傾聽來自大山的故事:在鞏固拓展脫貧攻堅的廣大城鎮(zhèn)鄉(xiāng)村,有著“先天下之憂而憂”的奉獻之魂。當皓月當空,我們發(fā)現(xiàn)來自邊陲的堅守:在英雄戰(zhàn)士衛(wèi)國戍邊的萬里邊疆,有著“不教胡馬度陰山”的愛國之魂。當國難來襲,我們受到來自四方的支援:在抗擊新冠疫情的同心戰(zhàn)役中,有著“位卑未敢忘憂國”的擔當之魂。當時代奔涌,我們看見來自未來的呼喚在科技自立自強創(chuàng)新戰(zhàn)線上,有著“丹心未泯創(chuàng)新愿”的開拓之魂。民族魂,猶如一杯香茗,透過歷史的塵封,發(fā)出無盡的幽香;民族魂,猶如一陣清新的微風,透過亙古的光陰迎面撲來。
“路漫漫其修遠兮,吾將上下而求索”吾輩正值風華正茂之時,理應弘揚民族之魂、傳承中華文化,銳意進取、自強不息;吾輩今為時代之后浪,理應跨星辰大海、懷揣愛國心、勇立報國志,讓民族之魂在中華大地上燃燒,應以端午之情,揚民族之魂;以吾輩之青春,共中華之榮耀。
掃二維碼用手機看
教師風采
TEACHER STYLE
留言咨詢
MESSAGE CONSULTATION
湖北華一寄宿學校
Copyright ? 湖北華宜寄宿學校. All Rights Reserved. 鄂ICP備14001508號-1 網站建設:中企動力 武漢 鄂公網安備 42011502000766號